《南昌航空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党 委 书 记 郭 杰 忠 参 加 组 织 统 战 党 支 部

“ 不 忘 初 心 、 牢 记 使 命 ” 专 题 组 织 生 活 会

摘要:本报讯12月12日晚,根据学校主题教育统一部署,组织统战党支部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组织生活会,并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党委书记郭杰忠作为普通党员参会,与支部...

我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精神宣讲团”深入二级单位开展宣讲

摘要:本报讯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帮助全校师生全面准确把握全会精神,根据党委统一安排,学校组建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于11月25日至12月20日,...

我校获批江西省 2019 年度

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摘要:本报讯近日,由江西省工信厅组织开展的2019年度江西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评定结果公布,我校“南昌航空大学创意产业校企协同设计中心”获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基地)。这是我校首次在...

我校师生作品获 2019 年

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

摘要:本报讯近日,2019年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结果揭晓,我校师生多篇作品获奖。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颁发的中国高校好新闻奖,是中国高校校报作品评选的最高奖项...

我校代表参加中国江西省高校海外教育展

摘要:我校代表参加中国江西省高校海外教育展讲好昌航国际故事 传递昌航国际情谊 本报讯 12月8日至14日,我校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谢华教授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龙献君老师代表南昌航空大学参加了由江西省教育厅和江西省外事办公室主办的2019中国江西省高校海外教育展(乌克兰、白俄罗斯)。代表团由省教育厅副厅长汪立夏带队,我省19所本科院校的39名代表参加。   教育展前夕,代表团访问了南昌航空大学友好学校——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副校长OLEKSANGR ZAPOROZHETS教授以及学校国际部、教学部和各学院负责人热情友好地接待了代表团,并详细介绍了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基本情况以及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与南昌航空大学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 汪立夏在会谈中表示,江西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架飞机腾飞的地方,正在大力发展航空产业,并取得系列成果;期望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与江西在航空方面的合作能在学生联合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人才交流、联合科研等广泛领域,也希望更多的航空专家能到江西走一走、看一看,增进友谊,强化合作。会谈结束后,汪立夏与我校代表一道看望了参加2+2联合培养本科项目、正在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学习的40名昌航学生。汪立夏详细询问了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并表示江西省委省政府,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南昌航空大学始终牵挂着大家,祖国永远是海外学子最坚强的后盾与支撑;希望同学们克服异国他乡生活带来的不适应,勤学苦练,锐意进取,早日载誉归来,为祖国航空事业添砖加瓦。谢华也转达了学校领导的问候与祝福:“南昌航空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会在歼8战斗机耸立的方向等待昌航学子早日学成归来!”   江西省高校海外教育展分别在乌克兰敖德萨、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国立大学举行,我校代表与参会的乌、白高校师生展开充分交流,展现昌航教育优势,推介昌航国际教育项目。期间,南昌航空大学与乌克兰敖德萨国家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乌克兰敖德萨州立生态大学、乌克兰敖德萨波波夫国家通信学院、乌克兰敖德萨国立经济大学及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国立大学共5所高校签署校级合作协议,就学生交流、联合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合作进行广泛探讨,并初步达成共识。   近年来,我校参与承办江西省中俄白乌国际合作会议,并与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高校及专家展开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19年我校成功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3名教职工获全额资助赴乌克兰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来自航制学院、通航学院、飞行器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69名学生获得全额生活资助,于9月中旬抵达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航空航天大学、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参加2+2双学位项目,开始为期2年的学习。10月,我校也迎来了第一批交流的7名乌克兰硕士研究生。昌航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高校的教育合作项目正在落地生根,彼此的国际情谊也在交流合作中进一步升华,期待未来的教育合作迈出新步伐、再上新台阶。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探测”路上的谦谦师者

摘要:“探测”路上的谦谦师者我校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教师史久林 随着2018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的落幕,我校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教师史久林和他的团队将一等奖的荣誉捧入校园。多年来,他和他的团队一直从事海洋遥感探测受激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研究。受激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在海洋生物、海底地形、海洋环境监测以及水下目标探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史久林团队的研究主要用于海洋环境参数及水下目标探测,特别是隐身目标探测,精准度和应用程度远远超越以往的雷达系统探测,大大弥补了人工识别判读的不足。 潜心蓄力铸科研硕果 史久林和激光雷达结下的情缘,要追溯到研究生时代。本科学习电子专业的他,在研究生阶段拜入我校物理学导师刘大禾及何兴道教授门下,从零基础开始起步。三年里,因为专业领域的跨越度大,他只有用勤来补“拙”。一边跟着师兄师姐慢慢学习步步摸索,另一边把自己关在逸夫楼做实验,到凌晨一两点也不过是常态。“研究生三年很辛苦,但是那三年对我来说很关键,很多基础都是那时候打好的。”对于那段“艰苦”的求学经历,史久林却心怀感激。   机会从来都是留给准备充分的人,研究生时代的蓄力与“厚积”,为后来的“薄发”奠定了基石。读博期间,史久林凭借扎实的学习基础,成功申请到了国家青年基金项目。顺利完成这一重要的基础研究项目,对史久林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就好似在心理上跨越了一座高山。从几年前完全陌生的领域,到通过几年的努力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游刃有余,这个项目的完成于史久林而言,更像是对科研自信的重塑。   2013年,读完博士后,史久林毅然决定回校任教,延续海洋遥感探测受激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方向研究。从那时开始,他便在为科研领域的一朝亮剑更进一步地蓄力,直至今年,以史久林为第一完成人的“受激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水下参数及目标探测技术”斩获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追求“探测”更远的光 “虽然拿了一等奖,但是我们的目标更远。这个奖是对我们科研工作的激励和肯定,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争取拿到国家级别甚至更高级别的奖项,为环鄱阳湖生态及经济建设服务”。史久林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因拿到奖项而选择停步。他们一直在往更远更深的地方探索,把雷达做得更小、更便携式是他们心中坚定的目标。单单是缩小雷达体积就存在不小的挑战,探测技术涉及到的工程应用方面是物理学专业知识以外的领域,系统的设计、集成,材料的加工让史久林和他的团队倍感压力。   好在学校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向好,对科研投入的经费和政策倾斜力度也不断加大,近年来不断引入的新力量让史久林和团队稍稍松了一口气。不让科研项目因为存在人才领域短板而断层,不让领域拓展限制成为项目发展的桎梏,希望不断有年轻力量注入,这是史久林一直以来的心愿。不断追求探测更远的地方,是延伸,也是方向。 带着一群人追光 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史久林肩上的担子不轻。最早来、最晚走,三点一线是标配,通宵达旦做实验、分析数据是家常便饭,大家在实验室中最常见到的就是他的身影。在整个科研大团队中,“赶、帮、超”的良性竞争氛围激励着他们不断向前。谈及带领一个团队的关键,他说“最重要的还是责任心,要对学生负责,真正培养人才,鼓励他们去读博,争取让人才回流。另外团队要有一个向心力,大家力气向一个方向使,我们进步才会快”。他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这位年轻谦和的老师在学习生活中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有闲暇时间就带同学们在校园里散步谈心,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实验室内外的氛围显得格外愉悦而融洽。   除了在实验室里潜心钻研,任教以来他极力倡导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将书本知识与具体实践紧密相连。史久林所在的实验室里“跨度”很大,从大一的本科生到研究生,只要认真、愿意动手去做,他都积极耐心地给予指导帮助。“我一直鼓励本科生进实验室。不仅可以通过动手去做来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写专利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培养科研思维,对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在科研探索中孜孜以求,把握毫厘之差,教以学生真知恒毅;在团队生活里谆谆教诲,以谦和示人,教以真诚热血。史久林就是这样一位师者,不拘于三尺讲台和方寸实验室,以言传,以身教,疏朗亦弘毅,追光亦回望。

南昌航空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6249次访问,全刊已有1670570次访问